时间:3:30—6:20,2013.04.23 (星期二下午)
地点:北校区新教学楼12-4
主持人:赵博
参加人员:基础医学院冯泳书记、办公室副主任方为民;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黄琴、曾琳、黄惠刚、王俊霞、谭芸;医史文献教研室叶瑜;中医基础教研室赵博、袁端红、陈静、赵瑜、吴筱枫、李霞、倪祥惠、陈云志、曹峰、叶金竹;中医实验室吴大梅等19人
记录人:叶金竹
主讲人:曹峰博士
内容:内经选读课程 (第一篇: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)
这次的说课主要分为六个部分,分别为“说大纲”,“说教材”,“说教案”,“说学生”,“说教法”和“说反思”;参会的老师认真的听完曹博士的说课后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,现场气氛热烈,取得了良好的反响。
首先是“说大纲”,根据教学大纲,曹博士强调了这一章的教学重点在“养生学说的五项原则、三个要求”,难点主要在“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过程”和“肾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”;
其次是“说教材”,曹老师对现行三种教材(人卫版、上科版和中医药版)进行了比较,提出了三种教材的异同点,建议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,在二、三本学生之间选择不同的教材,特别是三本的学生宜用“精编教材”,内容更精简,注释更简明;
其三是“说教案”,教案的编写一定要体现“目的要求”、“教学重点”、“教学难点”、“课程导入”以及“教学手段”等要素;
其四是“说学生”,因为专业不同,有72和54学时之分,深度和广度要求不同,特别要兼顾“针灸”、“骨伤”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,教学内容要有差别;
其五是“说教法”,采用“问题导入”的方式,先提问学生“你们觉得应该活到多少岁算是长寿呢?”“庄子认为,上寿100岁,中寿80岁,下寿60岁。你认为呢?”“上古之人皆能活到100岁,为什么呢?”导入同学们普遍关注的长寿议题,深入浅出,随即切入教学内容;其后采用回顾性的教学方法,启发学生,让学生尝试总结本篇的重要内容,即养生学说的“五原则、三要求”、“肾精的主要生理功能”等,并联系现实社会实际;
曹老师还特别增加相关知识拓展,介绍了2009年和2012年的诺贝尔奖(奖励端粒酶、干细胞)。人是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的,如果技术得到突破的话,可以大大延长人的生命。而现又有研究表明:成熟细胞转化为干细胞,大部分老鼠得了癌症,随即向学生提出问题:“如果在你的身上做实验,愿不愿意?”
最后是“说反思”,针对学生的疑问“几千年前的理论,现在有没有必要学?”曹老师认为,经典原文段落一定要背;而面对思想活跃的学生,曹老师提出要从拓开知识面切入,重视如何让学生感兴趣。
参会的老师纷纷发表了各自的意见或看法。
袁端红副教授:首先肯定曹峰老师的说课有几个显著的特点,(1)上课条理,教态很从容,是一个教中医的人才。(2)从教学的设计,大纲,选用教材,做了全方位的介绍,对《内经》的了解比较全面。(3)有自己的风格,文化底蕴比较深。建议:(1)可以适当强调养生的重要性。《内经》养生,是大家特别关心和国家攻关的重点课题。环境、食品的污染是每个年龄层次的人都关心的。(2)导入非常好,还可以结合一些社会现象。例如每个单位都要做大样本的体检,发现提前衰老,引起学生的重视;(3)关于男女生长壮老过程,可以用PPT来进行比较,特别是生理特点,PPT会显得更生动。如果每个年龄段都板书的话,浪费时间。(4)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兴趣的问题,建议采用提问,互动等方式来提高同学的兴趣。
赵瑜副教授:首先肯定曹博讲得非常好。内容全面,引用的知识非常好。其次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:(1)这一章主要是养生的问题。为什么要学医?学会养生。上古之人和今时之人,这一段重点突出养生的重要性。(2)什么是健康?不仅仅是长命百岁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包含几个方面:一个是活到自然的寿命,另一个是精神方面。(3)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形与神俱。要从两个方面来做。外避邪风——顺应自然;精神调适——从神方面来调养。养生就是养心。(4)第三部分原文涉及人的生长发发育生殖,建议强调肾精的重要性。齿、发、骨与肾精关系密切。
吴筱枫讲师:这一篇原文,在文字上面都比较好理解,读起来也朗朗上口。主要传授给学生的是中医学在养生方面的观念。个人教学体会认为这两段原文,都是比较重要的。第一段,通过“上古与今时之人”的比较。提出了养生的方法。“恬淡虚无”是一种境界。要给学生讲阐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。“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”,学生会感兴趣。具体的方面,怎么做?大家可以思考一下。第二段,主要贯穿是肾气,肾精的重要性。也有其他一些脏腑的重要性。比如阳明脉衰,三阳脉衰,肝经的问题,还是要讲。每个生长发育阶段,学生看原文,知道是怎么一回事。具体没有一些体会。可以举些例子。如:妈妈在四五十岁的时候,开始老,长黄褐斑。中医对妇女的美容,内在调理气血等方面。处理好与肾精的关系。这一段主要是讲肾精。
倪祥惠教授:个人的建议:(1)“法于阴阳、和于术数、起居有常、不妄作劳”。1)如何理解三层含义:第一,本意是什么?第二,历代注家怎么发明?第三,今天是什么含义?2)现实生活中,怎么去做才能符合这样的原则?让学生讨论。(2)“对内对外”的问题。对外,虚邪贼风,对内,恬淡虚无。要多说两句。联系学生自杀的事,强调:养生最重要的一点,是敬畏生命,尊重生命。恬淡虚无,不是说无欲无求,而是“欲和求”,是不是恰当,是不是符合中庸。(3)“七七八八”的问题。在现代,尤其是女性中,非常符合实际的。古人为什么得出这么个规律?这个数据,我们需要讨论古人是怎么得来的?有人说是外星文明?结合前面学过的解剖、生理,为什么女性到了七七,就没有了。可以结合现代解剖和生理,给予回答。(4)肾藏精的问题。在临床中有什么样的启迪?先天性的疾病,后天性的疾病,怎么面对?在临床上有什么意义?实实在在针对临床的。
陈静教授:曹峰老师说课说得很好,从大纲、教材、教案、从学生等方面入手;个人建议:(1)从教学方式上,PPT还是可以利用起来,比较直观;(2)在教学方式上,可以让课堂的气氛活跃一点,要有趣味性,根据教学经验,每隔二十分钟左右,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下降。这时可以“刺激”一下,笑一下。曾看到电视一个节目,女孩问:妈妈,我什么时候可以嫁人?男孩问:妈妈,我什么时想可以娶媳妇?可以借鉴一下。
李霞讲师:第一,教学方法上差不多。原文中的“校注”,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;经典的理论,现在能用,以后仍然能用;其二,结合教学方法,怎么样去调节教学气氛。有几个词比较有意思。例如“合于术数”,“术业有专攻”怎么样与现代相结合。 其三,“食饮有节”。除了节律还可以考虑节气因素。反节气食品对身体有没有损害?让学生思考,让学生感兴趣,现实能用。一般统招班的学生,对内经积极性很高。其四,鼓励提问,鼓励思考。不怕学生提问,就怕学生不问。不知道的,可以去研究;其五,《上古天真论》是让人更长寿还是更健康?个人觉得是更健康,难道尽天年就是生命的意义吗?健康比长寿更重要,而不是过度追求长寿。
冯泳书记总结了各位老师的发言,认为中基教研室教学研究活动进行的非常好。复习了《内经》的东西,了解了中基教研室各位老师对工作的热忱和年青教师的状态。近年来集体备课已成为常规活动。借教师基本功建设活动,重新设计教学,每个老师基本上都参与了发言,教研活动就是要形成这样的氛围。结合自己学习经验提出个人意见。
(1)非常喜欢《内经》。启发性的教学方法,教《内经》的老师,要有非常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,国学知识背景,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。
(2)倾心去学,拓展自己的知识面,知识视野。《内经》与《易经》,与儒道学说都有关系。《老子》的观点,道家的思想都要有,否则会非常苍白。
(3)要用原文,原汁原味,来带动古为今用,学以致用。如“天年”、“天癸”新词新概念的提出,最主要是养生理念构建出来。把这一篇学好了,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。
(4)难点,疑点(贯穿了思辨性,思考性,批判性,不能轻易的否定它),重点就突出出来了。
(5)强调经典背的问题。背诵很重要,创新的思路,一定是要记忆的基础上。一位哲人说过:“智慧的火花源于记忆”。两千年,弹指一挥间。试问,《内经》发展了两千年,七七八八的规律有没有变?没有变,说明什么?人类的进化,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。说明两千年的智慧结晶,概括了人的生理。用反正法,证明两千年前的东西,是人类史上的文明,必须背, 强调重要性。
(6)现实性的问题。可以结合现在热点问题讨论:
①现代“生理-社会-心理”医学模式。健康,健康的概念,养生的目的是什么?肾精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的问题。
②养生,是中医学鲜有特色的东西。突出如何构建中医学的大养生观,为后期的教学服务,讲课一定要古为今用,学以致用,针对现实性的问题。
(7)对教学课题的申报的建议:
①如怎么样从上古天真论,从身心健康观和学生的教书育人的方面做课题申报。怎么样去调适。识时务者为俊杰。
②研究省级教师团队教师综合素质的问题。
(8)不足之处:
①有些老师一点不做记录。记录对提升一个人的经历是有帮助的。
②临床是一个短板。基础医学院的老师,需要跟诊临床实践;更要通过阅读,善于把别人的直接经验可以借鉴。
附1、曹峰老师精彩说课

附2、学院领导及同行专家专注聆听

附3、学院领导冯泳书记精彩发言

附4、参会老师愉快交流

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教研室
2013年4月28日